装裱大家都不陌生,俗话说:三分书画,七分装裱,书画装裱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部分,它不仅对书画作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为作品的艺术效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古画修复装裱技艺您有见过吗?大家可能曾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想必都对里面的那些“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啧啧称奇,这就是装裱修复技艺。而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就有一位叫胡美春的大姐,她擅长传统书画修复技艺,能将沾染污渍和破碎磨损的古旧书画再现活力。
胡美春,1971年生,2010年拜熊德川为师学习古画修复装裱技艺,学艺三年。主要跟随师傅学习传统手工浆糊装裱和古旧字画揭裱修复,期间与师傅一起合作修复了当代著名画家刘旦宅作品《虎溪三笑》。还与师傅一起研究出:运用中草药配制成的《解糊剂》,解决了古画修复中的揭裱难问题。2014年在乍浦镇成立古画修复工作,一直从事古画修复工作,2016年修复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江书法作品。
胡美春老师对我说:“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就是使用宣纸,浆糊,中药等材料将出现内容残缺,纸张断裂,虫蛀,发霉等字画进行修复装裱的手工技艺。使有价值的字画能够继续保存和延续下去。”其工序主要有:1.揭裱(揭去覆背纸和命纸)2.清洗(红霉,黄霉,绿霉,油渍,胶渍,蝇屎)3.染纸4.补缺(碎补,整补,隐补)5.全色6.接笔7.打折条8.拖画芯9.下料10.镶活11.覆背12.打蜡,砑光13.装天地杆
据历史文献记载:书画装裱艺术从战国帛画、缯书上的滥觞到西汉大帛画轴的基本成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考古资料来看,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其"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当问到胡美春老师为什么坚持这项技艺?她对我语重心长的说:“装裱修复技艺从经济价值上可以带动文化商业的发展,让外来游客更能直观的了解本区历史文化,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经过装裱修复这一技艺,使其一幅破旧的名人字画重新焕发生命,继续传承。同时也赋予了原有的文化价值,给收藏爱好者赋予了收藏价值。经过修复后的字画或文物可以在社会上继续流通,继续传承。同时还可以给考古研究探索的人员提供文物线索,推动文明社会向前发展。这就是她坚持的动力。
装裱修复技艺目前传承人数少,甚至一个县到一个市都没有一个会装裱修复这一技艺,原因是装裱修复技艺工序的复杂性和实际操作的难度性致使这一技艺不能传承和发展下去。谈起将来的打算,胡美春老师表示,平湖是一个历史文化沉淀比较深厚的地方,特别是乍浦镇,她很有信心,也很有激情,把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